丈夫懷疑妻子不忠,偷偷帶著未成年的孩子去做親子鑒定這些以前只能在電影里看到的情節(jié),如今越來越頻繁地出現(xiàn)在我們身邊。
親子鑒定,通過DNA一串神奇的數(shù)字,解開生命密碼。出于對科學(xué)技術(shù)的信賴,近年來法院受理的婚姻家庭糾紛案件中涉及親子關(guān)系認(rèn)定的情況逐年增多。然而,親子鑒定這把“雙刃劍”很可能成為親情殺手。即使驗證了配偶或自己的“清白”,也會在夫妻雙方內(nèi)心深處留下無法彌補的情感隔閡,并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傷。
今天,我們該如何理性看待親子鑒定?
昔日掌上明珠變“孽種”
去年8月4日,對楊景華來說,幾乎是個讓他崩潰的日子。
“當(dāng)初生兒子時你也是知道的……得了便宜還賣乖!”一個月前,前妻胡菲郁的冷嘲熱諷還在耳邊。如今,一份親子鑒定呈現(xiàn)在他面前兒子小明不是他親生的!看著熟睡的小明,床邊是不久前他剛買給兒子的一輛遙控自行車,每次出差,小明總是吵著要他早些回家。一定是搞錯了!楊景華鼓起勇氣,決定再做一次鑒定。
出生在北京海淀的楊景華,2002年認(rèn)識了胡菲郁,2003年5月兩人結(jié)婚。僅7個月后,兒子小明便出生了。孩子的出生并未給這個小家庭帶來歡樂,瑣碎的生活讓楊景華和妻子的感情日趨冷淡。2006年,兩人簽下一紙離婚協(xié)議書,孩子隨爸爸生活,胡菲郁每年支付兒子撫養(yǎng)費2000元。去年6月,在聽聞老房動遷的消息后,胡菲郁突然露面,討要兒子的那份動遷款。楊景華說兒子是我養(yǎng)的,但前妻卻丟下一句話,“這兒子是誰的還不一定呢”。
第二次的鑒定結(jié)果,徹底粉碎了楊景華的最后一絲希望。他覺得天塌下來了,心徹底碎了?!鞍职郑 碑?dāng)小明再喊他時,他不再答應(yīng),昔日的心肝寶貝成了“孽種”。很快,楊景華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前妻胡菲郁賠償他撫養(yǎng)小明8年的撫養(yǎng)費及精神撫慰金共計42萬余元,同時要求法院確認(rèn)孩子由女方撫養(yǎng)。
“我不要跟媽媽!”小明知道了父親作出的“拋棄”決定時哭成一團(tuán),他不明白自己究竟做錯了什么。去年12月,法院判決小明隨母親胡菲郁共同生活。審理此案的法官親眼目睹了這一幕悲劇,“當(dāng)大人們沉浸在彼此仇恨中,最受傷的還是無辜的孩子”。